杜书伍谈企业迈向成长的关键选择
报道日期: 2006/9/28 媒体: 天下杂志(台湾)
演讲:杜书伍(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)
整理:《天下杂志》记者张惠萱
八月二十二日晚间,在台中裕元花园酒店,《天下杂志》举办的「标竿领袖论坛」中,听众挤满了整个会场,专心聆听联强国际总裁杜书伍的演讲。且听他如何分析企业和个人成长的关键秘诀。
在发展的历程中,成长不是唯一的选择。但是如果有能力、能够更精准的衡量,成长是开创更大事业的一条路。
重点是要如何追求成长?我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经验和联强成长的过程。我们经常思考要如何成长?有些时候想不出来。为什么?原因可能是我们局限了自己思考的范畴。
我们通常都是从产业面来思考,但是只从自己产业面去思考,范围就比较小,比较难找到突破的解决方案。我们要放大思考的面,可以把思考面拉大到产业的上下游,思考产业的上、中、下游是怎么分工?我们也可以把思考聚焦到产品,仔细思考产品的特质到底是什么?
拉高层面,才能打破思考僵局
以联强为例,我们是信息电子产业,我们的思考就拉到最源头的零件IC,仔细思考它的特性与变化。IC的研发费用很高,但是进入晶圆厂大量生产后,就可以分摊研发费用,价格就跟着急速下跌。再加上电子产业「规格统一化」的特性,不同的产品常用同样的IC,更进一步带动量很快的成长,功能很快的提升。这样思考下来,我们预见未来产品的同构型很高、差异化很小。这也是全球化的概念。
我们不断地从产业面去思考、从产品的特性去思考,都想清楚了以后,就会知道什么是影响未来的关键,就能够掌握未来的关键。我们会发现,今天我们重视的东西,重要性可能逐渐降低,相对的投资就会逐步减少,必要的时候,甚至会将资源整个抽出来。未来重要的东西,今天可能还没有,那就要想办法去学习,拨资源建立机制。我们必须从思考中看清楚自己的定位,才能够重新分配资源,在资源分配上做最好的决定。
当初联强思考这些变化,自己未来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形?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?客户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?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困难、满足客户?我们思考的结论是,信息电子产品的价格将愈跌愈快的情况下,客户需要库存愈低愈好、需要订货快速、数量有弹性,避免因库存亏损的风险。所以我们自己的库存管理非常重要,而且下游客户的库存管理也很重要。未来我们必须把仓库管好。
这就是我们思考的第一阶段,先拉高思考。一般人在产业久了,习惯从自己在产业里扮演的角色来思考,限制了思考的范畴,以至于找不到未来的方向。我们需要拉高来想,从整个产业的上、中、下游来思考,然后聚焦产品,仔细思考产品的特质。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,就能够找到未来成长的方向,以及未来成长需要的准备。
策略容易,执行才是大挑战
第一阶段是知道自己要什么,但是知道了之后,能不能做?做得到吗?那就进入第二阶段。我们知道未来仓库要管好,要怎么管好?接单的方式要不要改?如何更有效率地同时处理订单、甚至少量多样的订单?从认识需求到真正建立运作机制,这两端中间有很大的鸿沟,要真正做到不容易。我们经常思考也好、读书也好、学习观念也好,但是最后都要面对如何落实这些观念的问题。
搞科技的人有个迷思,科技代表身分地位,没有科技就没有价值。有句话说,「不管黑猫白猫,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。」其实工作、行业没有贵贱之分,只要在整个公司发展营运上非常重要,就是重要的工作。
在九○年代初期,我们投入很大的人力、资源,研究怎样把仓库管理好。过去大家认为管理仓库是很低阶的工作,但是我们把科技运作放进去,它就变成运筹,听起来就比较高尚。联强从MIS的单位调出人去管理仓库,研究用信息的方式、计算机统计的方法,分区排序、算关联性、缩短路径、加快时间,甚至一路研究到如何计算机自动化。买回来的设备各自独立,我们MIS的人员就跳下去了解每个机能、改软件,把所有设备串联,全部放在一个系统下管控,建立起一个机制。业务人员从电话上接到客户的订单、输入计算机之后,计算机就将后续的工作流程安排好了,订单的货品从哪个地方出来、由哪一部车子运出都排好了,这样才能提高效率。
我们认识到客户减少库存的需求,这表示客户每次采购量将变少、我们的处理负担就将变大,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更有效率地降低负担。从认识、到建立可行的机制,中间还有非常多环节要去学、去研究,才能够真正建构可行的系统。
我们会听到很多策略,但是策略讨论后,更大的困难度是在能不能执行。回过头来想,其实思考策略很容易,执行力才是最难的,能够把观念转换成实体运作的机制,才是关键。这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。
组织成长就像穿著衣服改衣服
经过这一连串的思考、找出这些方法,就很容易成长了。但是成长之后,接下来,订单变多、营业额变大、人员增加,组织里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大了。这时候就必须具备管理大量的能力和意识。
追求成长,除了思考方向和方法之外,还需要另一个方面的思考,就是组织一直在扩大,管理模式应该怎么做?我们要如何找那么多的人?组织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来分工和管理?我们必须先在心理上对未来的组织做准备,才能从现有的组织发展到未来的状况。
就像我们盖四层楼房可以用什么方法、地基需要打多深、结构用什么就好。但是如果变成盖十二层楼时,需要的结构就完全不一样,盖到四十层楼、甚至101大楼,又完全不一样了。企业经营更像是穿著衣服改衣服,而不像是盖房子,没有办法整个敲掉重盖,否则公司会非常乱。穿著衣服改衣服比重盖一间房子还难。所以我们在自己还小的时候,就要准备好到长大的时候要改衣服,要怎样的改法是最容易的。
从今天用心培养明天的能力
思考成长必须要研究组织结构。我们往往疏忽组织的存在,业务量变大,就登报找人,好象把人找进公司来就好了。大组织不仅管理架构不一样,除了组织架构以外,还要思考培训人才。人员增加了,训练人来得及吗?必须逐步思考最有效、最快速的训练方式,让新进人员在短期的训练下就可以上手,而且表现专业。做大量也不能牺牲品质,所有人的作业方法一定要一样,否则品质不一致就会被客户退回来,就白成长了。
人才要达到一致的专业,就要在标准运作机制下,也就是要建立标准运作流程(SOP)。
联强很多运作都透过计算机,有既定的系统操作,很容易训练新进员工,而且,如果不照程序运作,计算机是手下不留情的,不会让不合程序的人通过。这比书面的SOP管理更有效。如果标准化没做好,大家都无法运作,所以人员的训练和遵守标准流程的纪律都要提高。
当组织愈来愈大时,已经不能用树状组织的方式来管理,一定需要某种功能性的矩阵式组织,渐渐形成整合型的功能。干部的培养,也不能是今天会做今天的事就好,要不断注意未来需要的能力,要花心力思考是不是已经开始慢慢地在培养未来的能力。
在成长的过程中,组织的结构与人才的培育必须要跟着其它机制同步建立,速度可以稍微落后一点,但是绝不能不花心思在这上面,否则未来一定会发现:找到好的成长路径、好的成长模式,也建立了某种程度的机制,但是还是不能成长,就是因为人员搭配不上。组织的规划、人才的培养,非常重要,但是我们往往在成长的思维上容易疏忽这两方面。
企业小,是小在心态
人才有了、组织建立了、机制也建立了,那有足够的资金来成长吗?要成长,而且是快速成长的话,资金是永远不够的,怎么办?成长不是唯一的一条路,当没有资金的时候,不见得要选择成长。资金真的那么难找吗?其实不是那么困难,只要有好的经营团队、好的成长方向、好的成长模式,要找到资金并不难,难的是经营者的心态!
公司小的时候,经营者很容易陷入「我说了算」的心态,凡是自己全权做主。但是如果要成长,就要调整、建设不同的心理。中、大型企业的经营者,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和专业化的观念,包括帐目透明化、公私分明。在财务面之外,还要思考可能有其它人要参与经营,让能力有新的布局,形成分权的状态。这需要经营者改变习惯,如果没有准备好,就会与加入的伙伴产生冲突。
虽然我是从思考策略、组织、人才的顺序来谈成长,但是最关键的还有资金,前面谈的成长都是泡沫。除非本身的财力非常雄厚,没有资金,所有的东西都不用谈,最后一定会面临资金的问题。
联强在扩展海外市场时,会寻找并购或合资的机会。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考量对方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的过程,了解他们国际历练和专业化的程度、内部的费用与制度,需要查帐的时候,是面有难色还是认为理所当然,公私是否分明。彼此都有正确的心态,以后才能以专业对专业。
谈过了思考、机制、组织,再回过头来看「寻找成长之路」,这是最复杂的地方。制度需要建立、而且不断运作。我们常看到很多中小企业,觉得自己缺乏制度,拚命地做制度,订出制度来以后,就停下来了。
制度建立好后,不只是要有,还必须要不断地持续运作,从运作中持续检讨,持续钻研改善,才能把一个制度变成是好,从好再进展到特有的know-how、成为竞争优势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步,只是跟别人一样,或是比没有制度的人好一点点而已。
除此之外,组织还需要一套良好的管理机制,持续维持运作的品质。人是会松懈的,大家习惯了之后,也许前三个月、三年都做得不错,但是后面很可能一轻忽,就慢慢开始退化、走样了。持续经营企业真的是非常辛苦的。
企业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,道理是完全一样的。个人的成长之路,非常重要的是在于一开始是否站对姿势。如何练马步,是从年轻的时候第一个要务。
雾里练功,就是练洞见的马步
站对姿势,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。第一,绝对不要捡容易的事情做;第二,绝对不要做违法的事情。做生意走快捷方式,就是违法的事。公司的SOP就是法令,不要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只有面临困难,才会启发思考解决。思考困难、尝试解决,这样的体验就是练功,很辛苦,但是愈练就会愈熟悉,能力就愈强。
就是要多思考,只有思考才能让我们对事物更加了解,产生洞悉力,才能了解所处的产业、产品的特质。具备洞悉力,就会渐渐看见未来的变化。
练功就像在大雾里面,年轻时只能看到眼前三公尺,愈练功愈强,慢慢可以看到前面五公尺。未来永远是个朦胧的东西,谁看得见?不断思考,培养洞悉力,就会增长对未来的看法。企业要成长,要从了解产业开始;个人要成长,要看到在职涯、领域中往更上一层楼的能力、条件是什么,今天就开始点滴储备培养。
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洞悉力,就会意识到未来的条件,就可以从今天开始准备朝未来的方向调整,就会开始成长。我认为这是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的方法。
怎样养成思考的习惯?尝试从多面向、长期、无形、相对切入,思考就会通透,品质就会提升。人的本性常只看到有形的东西,无形的东西都看不到,我们思考往往只看今天,试着思考十年以后的情形。
思考是一切的核心,要建立思考的五大习惯,就是思考习惯、整理习惯、系统习惯、结构习惯、分析习惯。整理是做书面的整理;系统就是把相关的都拿出来,找出关联;结构就是层次,整理出非常清晰的架构,显现出意涵,就是分析。
只有不断的思考,才会产生思考的「品质」。有思考的品质,又常思考,就会产生「敏感度」。敏感度很强,表示他有sense、sensitivity。思考的品质好,洞悉力、拆解力就深,很容易一针见血抓到重点,这叫做敏锐度。
我们看很多优秀的人或公司,培养的源头全部都是思考。经常思考,我们的脑子就会像一个结构很好的数据库,外面一有变化,数据库就可以马上处理反应。
最后,给各位一个最重要的建议就是「多思考」,自然而然,我们谈的很多事务,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(本文取自天下杂志354期,未经同意,第三人不得任意转载)
分类:联强EMBA| 发布:爱播网| 阅读:2481 | 发布时间:2012-01-24
原创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:转载自爱播网 http://www.aeboo.com/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aeboo.com/post/111.html
上一篇:搜索引擎营销(SEM)如何实现
下一篇:杜书伍:为自己念书
已经有 ( 0 )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,你也评一评吧!